-
第三屆中國價值地產年會將聚焦“綠色住宅”
時間:2013-07-30 14:18:32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每經網 閱讀:1349內容摘要:如何提升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讓綠色地產、旅游地產、商業地產等房地產新業態,更適應“白銀時代”的房地產開發特征?2013年8月《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價值地產年會將集中進行探討,用一批成功房企的案例,給出關于如何創造價值的報告。在前兩期探討了城市價值之后,本期房產周刊將聚集...如何提升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讓綠色地產、旅游地產、商業地產等房地產新業態,更適應“白銀時代”的房地產開發特征?2013年8月《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價值地產年會將集中進行探討,用一批成功房企的案例,給出關于如何創造價值的報告。
在前兩期探討了城市價值之后,本期房產周刊將聚集開\x00商角逐的新戰場——“綠色住宅”。
“到目前為止,我們有39個城市,55個健康住宅試點,試點面積超過了兩千多萬平方米,但與年均7億平方米的新建住宅相比,非常之少。”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中心主任仲繼壽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有望頒布健康住宅評價標準。
嗍牽一個問題隨之而來,綠色健康地產如何才能擺脫叫好不叫座的現象?今年7月份,主打綠色住宅概念的當代置業在香港IPO,僅僅獲得了15%的認購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綠色地產之所以叫好不叫座,根本原因還是房企的價值創造能力匱乏,導致產品含有的健康“基因”少,最終令消費者不買賬。
綠色住宅銷售遇尷尬/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句話如果用來形容一部分綠色住宅項目的市場反應,恰如其分。
位于北京通州的“北京ONE”項目就屬于綠色住宅,2010年曾憑借“低碳、養生”等一系列健康理念將北京通州房價拉入“3萬元”大關。但該項目銷售人員所言,相比其他普通住宅來說,“北京ONE”的項目工期要長許多。
“我們今年年初開盤的5號樓,均價是2.8萬~2.9萬元/平方米,”該項目的銷售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還剩下大約一兩百套房源可選,記者在實地采訪時也發現,即便是已經入住了一年之久的3號樓,也有部分未售出房源。
“北京ONE”早在2010年便已入市,近三年的時間,730套房源,僅64.2%的去化率(根據北京市住建委網站信息顯示,項目目前簽約套數為469套)。這在供求矛盾一直難以疏解的北京,已算是異類,它的滯銷自然有跡可循。
2010年10月份,位于北京市通州區新華大街的“北京ONE”拿下預售許可證,獲批的擬售均價最高達35844元/平方米,最低也在30348元/平方米。而當時通州區域大部分在售樓盤的均價卻不及其“二分之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體驗后看到,不同于普通住宅,該項目每間屋子靠近墻體邊緣的地面都有一個出風口,同時,室內門板的頂部也有幾個換風口,門框的上沿幾乎接近屋頂,比普通/宅室內門高出許多。據銷售人員介紹,這有助于室內新風系統置換空氣。
此外,在屋內還能通過智能面板對房間的燈光、窗簾等進行操控,“一年四季室內溫/可以保持在20~22攝氏度,省去了空調和暖氣。”銷售人員對記者說道。
不過,項目所主打的“智能、恒溫、恒濕、衡氧”概念并未能成為價格砝碼。根據住建委網站顯示,“北京ONE”目前的簽約均價僅為23175元/平方米。
“雖然這個產品附加了很多科技、養生的理念,但在通州這個以剛需產品為主的市場,價格、區位等是客戶首先考慮的因素。”北京一位開發商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如何尋找到合適的居住人群是對綠色住宅開發商的一個挑戰。
事實上,“北京ONE”所含有的“綠色地產”基因,究竟能滿足消費者多少健康、養生的需要,也存在疑問。該項目的容積率高達4.8,居住密度相對于其他小區要高一些,通風、空氣清新等先天條件要比普通住宅略差。在這樣的情況下,其能否得到消費者的認同也存在疑問。
“現在市場陷入一種怪圈,業主覺得綠色住宅的供應少之又少,設計師和建筑師則表示可以進行綠色住宅的設計,但開發商沒有這樣的要求;而開發商則稱完全可以開發綠y住宅,只是客戶不愿意為之買單。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理念。”BDGH八達國瑞副董事長、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全球管理委員會中國代表李旭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補充道,國外的住宅開發幾乎都要秉承“三重底線”,不光要滿足業主的需求,還要被更大的公眾團體所接受,同時要降低項目對環境的影響。李旭表示,目前一些大的品牌開發商也有了這樣的意識。
綠色建筑成本較高/
相比“北京ONE”的不溫不火,中高端市場的住宅產品與“綠色”、“健康”相結合之后,“化學反應”卻很明顯。
“我們現在正在對室內的溫度、濕度、新風的風量、采光等諸多細節進行檢校”方興地產北京營銷中心營銷總監霍博寧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目前方興有意將這一健康測試標準推廣到今后的每一個項目上。
“首期鴻坤林語墅辛30余套房源,包括疊拼和聯排兩種類型的產品,開盤當天已經售罄。”鴻坤集團營銷策劃中心總經理彭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該項目位于南四環,除去較為有利的地域優勢,項目在開盤前夕主打的賣點則在于“首次實現PM2.5室內監測”。
“容積率僅是硬件上的稀缺,在強調居住體驗的今天,已經不能單純依靠容積率獲得客戶認可,”鴻坤林語墅項目經理侯守超表示,“項目啟動初期就把重點放在了高端人居還有哪些可以升級的地l,發現健康才是真正稀缺的資源,所以才有了項目PM2.5的室內監測,甚至對PM0.3也能達到90%的過濾。”
但綠色建筑的“高成本”也是開發商面臨的一個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位于望京區域的保利國際廣場項目了解到,該項目由于主打綠色、節能,項目每平方米的建安成本高達1.2萬~1.3萬元。以其折紙燈籠造型的主樓為例,“其外面是兩層的玻璃幕墻,隔音效果提高28%。比傳統的寫字樓提高75%的漏風控制,使得夏天熱風、冬天冷風很難進入到這個建筑內。”保利(北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營銷中心總經理牛毅告訴記者,綠色建筑還可以節約24%到50%的電力,節約二氧化碳排放39%左右,節約40%的水以及70%的固體廢料。
該項目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大約6萬平方米的主樓,由于采取特殊的幕墻結構和系統,使其成本高出了近一億元。
“無論是健康住宅還是綠色住宅,只有開發企業和業主的利益關聯,才有可能成為開發建設企業的真正動力。”仲繼壽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住宅價>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城市和地段,代表綠色健康的技術往往僅成為一個賣點,而不是開發企業的基本理念和市場動力。因此,推廣理念比某一技術的推廣更重要,只有政府的導向、企業的動力和業主的需求真正統一起來,利益相關方均成為利益鏈上的一員,“健康”和“綠色”才能成為住宅>品的基本特征。
住宅須實現綠色循環/
一組數據似乎可以解釋開發商越來越傾向于“綠色建筑”的原因:有數據表明,綠色建筑可以使寫字樓的空置率降低3.5%,租金則提高了13%。在中國,70%高檔物業用戶愿意付更高的代價入駐綠色建筑。而在北京中央商務區甲級寫字樓中,超過60%新建筑面積g用LEED設計標準(美國綠色建筑認證)。
而對于綠色住宅,情況則復雜一些。對于開發商來說,難題是在政策調控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加大成本進行綠色住宅g開發;而購房者則在思考,開發商所宣稱的“恒濕恒溫”等健康指標,是否“名副其實”。
李旭告訴記者,推進綠色住宅的開發,政府也應該起到一定的促進g用,“譬如在拿地的時候,可以納入一些綠色的指標,或者在某些稅費方面進行減免。如果按照綠色標準建造成功,開發商也應該予以獎勵。”
北京房地產協g秘書長陳志同樣建議,政府應當采取將各種節能補貼、新技術、新材料補貼給消費者,消費者買房時直接從房價中扣除的辦法,讓消費者自主選擇,形成良性的市場循環機制。
李旭說,綠色住宅需要解決的不只是房屋是否能夠做到“恒溫恒濕”,而是如何使整個小區內實現健康的綠色循環,建筑材料是否綠色、水循環是否健康、垃圾處理是否安全無污染,這對于開發商來說,挑戰則不再僅僅來自于“建筑”本身,而是成為健康生活規則的制定者與創造者。
“綠色住宅關注‘四節一環保’,即節地、節水、節能、節材,以及環境保護,強調人與自然之間最少的索取、最少的排放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囈】底≌關注以人為本,強調居住者在生理、心理、道德和社會適應性等多層次的健康需求。”仲繼壽對記者說道,健康住宅和綠色住宅都關注物質環境的健康性。
如此看來,健康住宅應該稱為“綠色住宅”的升級版本。它不但要求住宅本身的“健康”屬性,還要求居住環境的“健康”。
對此,仲繼壽告訴記者,即將在今年出臺的《住宅健康性能評價標準》,不僅包括對于住宅安全性、適應性、私密性及舒適性的指導標準,還包括住區環境健康性能的評定標準,其中則涵蓋了基地與微氣候環境、住區安全環境、住區交往環境、住區衛生環境和養老育童健身配套等等。
“該標準出臺的目的是從建設之初就將健康和綠色融入開發企業、設計單位的建設目標之中,從而為居住者和利益相關方獲得可持續的健康效益。”仲繼壽進一步指出。
- 相關文章
-
-
07-02萬達:萬達廣場的“綠色、低碳”之路
-
06-30黔西南州建筑節能協會成立
-
06-20青島推行綠色建筑 保障房項目逐漸實行全裝修
-
06-02綠色建筑節能技術在房地產開發中的應用
-
05-19踐行綠色建筑技術 方興發布供應商“綠名單”
-
05-19解讀中國綠色建筑工程師發展前景
-
05-16聊城陽谷:構建綠色生態新家園
-
05-16北京市地方標準《戶式空氣源熱泵供熱系統技術規程》已獲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正式批準立項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4-18聚陽新能源數字化工廠大樓封頂:以數字化應對關稅激增,開辟全球競爭新路徑
-
01-21海綿城市:貫徹“景觀+海綿”理念!來看融合自然生態美學的“高顏值”海綿景觀》
-
01-20《綠色低碳住宅標準》正式實施
-
01-18立法引航,多措并舉,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
-
01-17打造零碳城市的5個維度22個措施:《零碳城市手冊》解讀(附全文下載)
-
01-16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三部門:進一步擴大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 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
-
11-12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過50%
-
11-10綠·碳·慧 | 一圖讀懂 | 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
-
11-09“負碳”關鍵技術有哪些?
-
11-04《美麗上海三年行動計劃》發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過50%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