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改善人居生態環境(2)
時間:2013-09-16 19:24:25 作者:綠建之窗 來源:中國政府網 閱讀:2242內容摘要: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日前下發《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意見》指出,保障城市運行安全,改善城市人居生態環境,推動城市節能減排,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意見》指出,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的物質基礎,對于改善人居環境、增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城...(三)加快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以設施建設和運行保障為主線,加快形成“廠網并舉、泥水并重、再生利用”的建設格局。優先升級改造落后設施,確保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達到國家新的環保排放要求或地表水Ⅳ類標準。到2015年,36個重點城市城區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國所有設市城市實現污水集中處理,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5%,建設完成污水管網7.3萬公里。按照“無害化、資源化”要求,加強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70%左右;加快推進節水城市建設,在水資源緊缺和水環境質量差的地區,加快推動建筑中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到2015年,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保障城市水安全、修復城市水生態,消除劣Ⅴ類水體,改善城市水環境。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以大中城市為重點,建設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區)和生活垃圾存量治理示范項目。加大處理設施建設力度,提升生活垃圾處理能力。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水平。到2015年,3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左右;到2017年,設市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保垃圾處理設施規范運行,防止二次污染,擺脫“垃圾圍城”困境。
(四)加強生態園林建設。
城市公園建設。結合城鄉環境整治、城中村改造、棄置地生態修復等,加大社區公園、街頭游園、郊野公園、綠道綠廊等規劃建設力度,完善生態園林指標體系,推動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到2015年,確保老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于5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不低于60%。加強運營管理,強化公園公共服務屬性,嚴格綠線管制。
提升城市綠地功能。到2015年,設市城市至少建成一個具有一定規模,水、氣、電等設施齊備,功能完善的防災避險公園。結合城市污水管網、排水防澇設施改造建設,通過透水性鋪裝,選用耐水濕、吸附凈化能力強的植物等,建設下沉p綠地及城市濕地公園,提升城市綠地匯聚雨水、蓄洪排澇、補充地下水、凈化生態等功能。
三、科學編制規劃,發揮調控引領作用
(一)科學編制城市總p規劃。牢固樹立規劃先行理念,遵循城鎮化和城鄉發展客觀規律,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科學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統籌安排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民生為本,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嚴格禁止不切實際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和滋生腐敗的“豆腐p工程”。強化城市總體規劃對空間布局的統籌協調。嚴格按照規劃進行建設,防止各類開發活動無序蔓延。開展地下空間資源調查與評估,制定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統籌地下各類設施、管線布局,實現合理開發利用。
(二)完善和落實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要著力提高科學性和前瞻性,避免盲目和無序建設。盡快編制完成城市綜合交通、電力、排水防澇和北方采暖地區集中供熱老舊管網改造規劃。抓緊落實已明確的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城鎮供水、城p燃氣等“十二五”規劃。所有建設行為應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標準,落實《綠色建筑行動方案》。
(三)加強公共服務配套基礎設施規劃統籌。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過程中,要統籌考慮城鄉醫療、教育、治安、文化、體育、社區服務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合理布局和建設專業性農產品批發市場、物流配送場站等,完善城市公共廁所建設和管理,加強公共消防設施、人防設施以及防災避險場所等設施建設。
四、抓好項目落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宥
(一)加快在建項目建設。各地要統籌組織協調在建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施工建設進度。通過建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信息系統,全面掌握在建項目進展情況。對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設施建設、市政地下逋建設、城市供水設施建設和改造、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改造、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消防設施建設等在建項目,要確保工程建設在規定工期內完成。各地要列出在建項目的竣工時間表,倒排工期,分項、分段落實;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建設資金、材料、人工、裝備設施等及寤蛺崆暗轎唬灰優化工程組織設計,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推進在建項目實施。
(二)積極推進新項目開工。根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落實具體項目,科學論證,加快項目立項、規劃、環保、用地等前期工作。進一步優化簡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審批流程,減少和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干預,逐步轉向備案、核準與審批相結合的專業化管理模式。要強化部門間的分工合作,做好環境、技術、安全等領域審查論證,對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探索建立審批“綠色通道”,提高效率。在完善然的基礎上,對經審核具備開工條件的項目,要抓緊落實招投標、施工圖設計審查、確定施工及監理單位等配套工作,盡快開工建設。
(三)做好后續項目儲備。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和基礎設施專項規劃要求,超前謀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各級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規劃和國土資源等部門要解放思想,轉變職能和工作作風,通過統籌研究、做好用地規劃安排、提前下撥項目前期可研經費、加快項目可行性研究等措施,實現儲備項目與年度建設計劃有效對接。對2016年、2017年擬安排建設的項目,親ソ糇齪們捌謐急腹ぷ鰨建立健全統一、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儲備庫。
五、確保政府投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和運營機制改革
(一)確保政府投入。各級政府要把加強和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工作,大力推進。中央財政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以及城鎮污水管網專項等現有渠道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地方政府要確保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充分考慮和優先保障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需求。對于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項目,應當以劃撥方式供應建設用地。基礎設施建設用地要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和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確保建設用地供應。
(二)推進投融資體制和運營機制改革。建立政府與市場合理分工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政府應集中財力建設非經營性基礎設施項目,要通過特許經營、投資補助、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吸引包括民間資本在內的社會資金,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有合理回報或一定投資回收能力的可經營性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在市場準入和扶持政策方面對砝嗤蹲手魈逋等對待。創新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的運營管理方式,實行投資、建設、運營和監管分開,形成權責明確、制約有效、管理專業的市場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現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事業單位管理模式,向獨立核算、自主經營的企業化管理模式轉變。進一步完善城市公用事業砦竇鄹裥緯傘⒌髡和補償機制。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業務,建立完善多層次、多元化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系。研究出臺配套財政扶持政策,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
六、科學管理,明確責任,砬啃調配合
(一)提升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要保持城市基礎設施的整體性、系統性,避免條塊分割、多頭管理。要建立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質量評價體系。砹⒔∪以城市道路為核心、地上和地下統籌協調的基礎設施管理體制機制。重點加強城市管網綜合管理,盡快出臺相關法規,統一規劃、建設、管理,規范城市道路開挖和地下管線建設行為,杜絕“拉鏈馬路”、窨井傷人現象。在普查的基礎上,整合城市管網信息資源,消除市政地下管網砣隱患。建立城市基礎設施電子檔案,實現設市城市數字城管平臺全覆蓋。提升城市管理標準化、信息化、精細化水平,提升數字城管系統,推進城市管理向服務群眾生活轉變,促進城市防災減災綜合能力和節能減排功能提升。
(二)落實地方政府責任。省級人民政府要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大監督、指導和協調力度,結合已有規劃和各地實際,出臺具體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實。城市人民政府是基礎設施建設的責任主體,要切實履行職責,抓好項目落實,科學確定項目規模和投資需求b公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具體項目和進展情況,接受社會監督,做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各項具體工作。對涉及民生和城市安全的城市管網、供水、節水、排水防澇、防洪、污水垃圾處理、消防及道路交通等重點項目納入城市人民政府考核體系,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城市予以表彰獎勵;對質量評b不合格、發生重大事故的政府負責人進行約談,限期整改,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三)加強部門協調配合。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監督指導;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財政等支持政策;人民銀行、銀監會會同有關部門研究金融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措施;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定期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進行檢查。
2下一頁
- 相關文章
-
-
11-10中加綠色健康建筑企業交流會(廣州站) 邀請函
-
04-03持續推進ESG 旭輝多項目獲得綠色及健康認證
-
03-29綠色建筑|生態反哺,為未來設計
-
03-20萊福集團與北京金茂綠建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
03-07中房報綠色健康建筑沙龍熱議“后疫情時代”的產品開發策略
-
03-06綠色建筑|基于WELL建筑評價體系的室內健康環境關鍵技術
-
02-18MOM綠色健康社區是疫情后時代的“無憂家園”——健康建筑 綠色家園 城市向美
-
12-25應對氣候變化 “綠色建筑”促減排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4-18聚陽新能源數字化工廠大樓封頂:以數字化應對關稅激增,開辟全球競爭新路徑
-
01-21海綿城市:貫徹“景觀+海綿”理念!來看融合自然生態美學的“高顏值”海綿景觀》
-
01-20《綠色低碳住宅標準》正式實施
-
01-18立法引航,多措并舉,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
-
01-17打造零碳城市的5個維度22個措施:《零碳城市手冊》解讀(附全文下載)
-
01-16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三部門:進一步擴大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 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
-
11-12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過50%
-
11-10綠·碳·慧 | 一圖讀懂 | 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
-
11-09“負碳”關鍵技術有哪些?
-
11-04《美麗上海三年行動計劃》發布:新建居住建筑超低能耗比例超過50%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